
去年無意見發現白天是大舞台菜市場的菜市場裡,晚上居然有家名為黑乾「ㄑ一ㄢˊ」溫洲餛飩在營業,好奇心之下,和宅宅來吃了一次之後,就此喜歡上這家的餛飩,不過食記一直久托著,到現在才分享介紹。

去年無意見發現白天是大舞台菜市場的菜市場裡,晚上居然有家名為黑乾「ㄑ一ㄢˊ」溫洲餛飩在營業,好奇心之下,和宅宅來吃了一次之後,就此喜歡上這家的餛飩,不過食記一直久托著,到現在才分享介紹。

因為喵兒喜歡吃臭豆腐,這家老店,是喵兒的同學介紹,也帶喵兒來吃過的店。當時它的位置不是現在的位置,那時攤位在很不起眼巷子裡的三角窗,當時攤位旁放上幾張桌子跟椅子,簡簡單單卻坐滿滿,攤位前也不少排隊等候的客人,生意相當好。畢業後先去台北工作,回來高雄工作後,已不見小攤的蹤影,原以為它已消失不見,在原地附近繞過也沒找到,最後放棄尋找它的念頭。

跟宅宅唸大學的同學見面後,原本想就近挑成大附近的店用餐,但喵兒對台南小吃比較有興趣,再加上以前唸書時,沒有很認真找台南小吃,覺得有小遺憾想彌補,兩位男士沒有意見,就變成這次小吃隨意吃。台南小吃實在太多了,再加上出門前沒有準備資料,只好隨興走到那,就吃到那。

用中英日三種語言的黃色顯目招牌,是位於漢神商圈這一帶有名的龍袍湯包,開店相當久了,一直生意很不錯,難得用餐時間經過發現店內還沒坐滿,和宅宅討論一下,決定晚餐就選擇它。

因為帶朋友來屏東民族夜市吃透透,朋友才發現原來喵兒窩藏不少美味小吃沒有介紹,便催喵兒趕快寫一寫,所以喵兒只好乖乖繳功課。自從5679屏東夜市大首聚餐後,喵兒和宅宅除了自己跑來吃幾次,也帶朋友來吃,不過食記部份,一直沒時間生出來,若不是有人催,不曉得何時才會見天日哩!

明明知道同一條路上已經新開一家大的度小月分店,可是還是習慣往位於台灣文學館旁的舊店跑,只為追尋那一丁點懷舊味。在王浩一《慢食府城》裡,這家度小月擔仔麵前面被加註:「二房的」,早已聽過大房跟二房分家後的差異,只是對於我們不常來台南的人而言,這家店比較容易被發現(找到),而且,車子比較好停一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