見地圖上標示金門城四個城門,離開古崗湖後,懶喵興起彙集城門念頭,又怕同行的友人覺得乏味,討論後沒反對,便來趟東、西、南、北四個城門巡禮,順便將沿途所見景點給拍下來。沒想到,意外遇到地圖沒標,去年年底才整修完畢開放的明遺古街,也找到位於古街尾端躲在迴向廟後方的風獅爺。
準備停車拍東門時,發現一隻長得非常漂亮的小鳥,我們視線完全被牠吸引住,趕緊拿著相機追逐牠,後來才從同行友人得知是遇到龐克族之稱的「戴勝」,之後又遇到尾巴蹺直直的「鵲鴝」,頗幸運!
金門古城位於古崗、古區、官路邊、水頭、謝厝之間,明代朱元璋為海防所需於,於明洪武21年(1388年)派人興建,明代中葉已逐漸失去軍事作用,但人口與商業行為有一定規模,因有「要丁東門外,要富西門外,要興南門外,要官北門外」諺語。清康熙21年(1682年),總兵陳龍將縣治遷移後浦,政治經濟中心轉移後,金門城重要性減低,城門亦毀於戰爭中,現四座城門均為重建。
「要丁東門外」,「丁」指的是人丁興旺的古崗,東門就鄰近古崗。
東門旁立有「金門城」花岡石石刻,附近還有字跡褪色的「邵朴庵夫婦墓道」碑。
接著往南門方向,會先遇到文臺寶塔與虛江嘯臥。前者我們記得拍,後者其實在附近,很近,居然忘記繞過去。
文臺寶塔建於明洪武20年(1387年),是一座五層密檐的六角實心塔,頂端為矛尖形石錐,現為國定二級古蹟。江夏侯周德興建築金門城時,原建三座石塔:太武山的倒影塔,毀於民國7年的大地震;水頭村的茅山塔,因民國50年因軍事緣故被拆毀;南磐山的文臺寶塔,這是唯一被保留下來的古塔,基座有明朝所留下來的石刻字。
繞到後方,會發現文臺寶塔下方石頭剝落,讓寶塔略有點傾斜。
文台寶塔後方有家金門第一間的葉氏酒釀蛋,每粒$15,以高粱、大麥、小麥、小玉及玉米等穀類,先發酵製成酒釀再煮蛋,香氣十足,也相當入味,頗好吃。聽老闆娘緩緩訴說葉家創造金門奇蹟(高梁酒)的歷史後,我們往葉華成紀念館與南門走去。
二落雙護龍的傳統閩式建築六路大厝,就是葉華成釀製美味高梁酒的起源地金城酒廠,現已改為葉華成紀念館。我們去的當天並沒有開放參觀,只能在屋外拍拍照。
當年家財散盡返回金門的葉華成,因自己研發釀造的酒飽受好評,當時金門防衛司令官胡璉將軍品嚐後,一紙軍令,讓葉華成成了酒廠裡的技術課長與釀酒師父。
門口正對面是葉華成與高梁酒的雕像。
面對房屋大門右側有口古井,這個是當時葉華成釀酒用的水,還可以看到有安裝抽水機。
站在屋前,可以看到不遠處的南門與金門酒廠。
「要興南門外」,南門當時鄰近港口,商業鼎盛,現在則為金門酒廠大門。
我們往回走,經過寶月庵與武帝古廟,繞回一開始看到的城牆。寶月庵原為明代所建,內供奉觀音及羅漢像,因庵前有一座寶月泉,泉質優良,民國42年金門酒廠成立,為取得釀酒水源,故將寶月庵拆除,觀音佛祖神像被暫寄於武帝古廟內。現所見的寶月庵是民國72年重建,已非原址。
這段城牆是2007年在遺址上仿修護,原先城牆因戰爭所需,民國38年被拆除。
接著,我們往西門方向去。途中看到城隍廟立起「慶祝古地城隍624週年聖誕紀念」的木製牌匾,忍不住停車下來看。不過這棟城隍廟建築相當新,完全沒有古味,好奇的我們往廟內走,想尋找出是否還殘留遺跡,無奈廟方回答我們,都已經是新的,舊的早已沒有了,讓我們失望離開。
回來查閱相關資料,古地城隍廟真正始建年代已不可考,有一說法是金門城建立時,順便興建此座城隍廟來護城池;另一說法是毀於明末戰火之中,清代重新興建;而現今所見的模樣,則是民國86年拆掉後重建。
「要富西門外」指的就是水頭,當時僑鄉回來蓋房,造就「有水頭富,無水頭厝」的盛況。
西門可以爬上去觀景,不過距離水頭還有一段路,這裡可是看不到。
「要官北門外」,北門靠近燕南山,宋代理學大師朱熹曾於此建「燕南書院」,再加上古代科舉制影響,想做官求功名,就去唸書。這裡殘存當時「甕城」,也就是防敵人入侵的「月城」遺跡,這些都是民國38年因戰爭所需拆掉的。
北門也是可以到二樓觀景,從這可以看到明遺古街街道。
明遺古街為台閩現存最古老的歷史市街,有「台閩第一街」之稱,街道呈南北向長,約135公尺,以嶽帝廟與王公宮(迴向殿)為端點,房屋分別以一崁二進、二崁二進、三崁二進的建築方式與鄰屋共構,中有石車轍道,大致保存明末清初的建築風貌。
古街街道寬約三公尺,中央原為零星石塊,兩側為土路,因戰後路面受損,後改建為現在所見,中間寬一公尺的花崗石,原先土路改鋪水泥,兩側再擴展為40公分寬的石路。
鄰近北門有明遺古街故事館,裡面呈現古街的歷史演變、圖文說明。
酒鄉文化館看說明是有介紹酒,實際踏進去沒看到什麼,或許是平日緣故。
幾間修復的房舍內,也有與金門有關的圖文展覽。
整條古街,很難不被後端這棟白色的黃天佑紀念館給吸引住。洋樓整體以「帕拉迪奧式樣」的古典主義為設計概念,左右為對稱集中,中為六角形出龜外廊,顯得相當簡雅。
出生於清光緒22年(1900年)的黃天佑,小時候全家移往新加坡,十幾歲與來自鼓浪嶼的林文慶醫生習醫,後到華商陳嘉庚的橡園當管理人且成為股東。 29歲(1928年)返回金門以行醫為業,民國22年(1933年)集資蓋好番仔厝才搬回金門城,以正廳為「醫生館」為鄉民服務,41歲(1940年)因腸炎意外過世。
黃天佑的房間內放滿當時他所使用的傢俱,除紅眠床外,大多數傢俱自新加坡帶回。
迴向殿原為王公宮,重修後才改名為迴向殿,金門城風獅爺就位於迴向殿的後方。
原本以為只有一尊,沒想到有一大一小兩尊。高的風獅爺比較新,右持文筆,左捧帥印,高150公分。
水泥牆上模樣有些不清楚的風獅爺,是金門最古老的風獅爺,高27公分、寬16公分,模樣嬌小。據說金門城四個城門興建後都有立風獅爺,而迴向殿後方有一大一小兩尊,因戰爭緣故,大的風獅爺己不見,小的風獅爺被藏在廟裡,躲過戰火。
從迴向殿旁的燕南路走回北門,路旁也有防空洞。
旅遊資料:
◎葉氏酒釀蛋:金門縣金城鎮古城里金門城南磐山南端(文臺寶塔後方)
◎古地城隍廟:金門縣金城鎮金門城85之1號
◎金門城風獅爺:迴向殿正後方圍牆上